2011-10-3 15:38
=-=-
國內開始城門失火 恐怕殃及香江池魚
今周適逢國內黃金周,據說發展商為此作出部署,有透過代理招徠大量國內客來港睇樓,相信都會附帶一定的「招呼」,更有發展商以名表為餌。報上稱某樓盤由原本內地客佔一成,變為佔兩成,上升了兩倍云云。
筆者以前估計過,內地客買樓只佔市場的一小部份,只不過因為他們集中於某類型的物業,例如九龍站便是他們喜歡的地段,說到底本地購買力才是市場的主角,不過從過去幾周的睇樓數字及成交量看,似乎持觀望態度作壁上觀越來越明顯,發展商及地產代理因而希望另闢客源,亦屬意料中事。
不過,無論香港或國內的市場氣氛均並不樂觀,本地樓市因股市受外圍帶動而下跌,再加上銀行的取態謹慎,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不過近來傳出國內私人借貸出現狀況,說甚麼民間信貸正在倒骨牌,甚至說某些民企老闆大逃亡之類,即使停留在傳聞階段,亦會令國內人到港置業蒙上陰影。
國內水緊並不是最近發生的事,就以去年香港銀行貸款比重,國內民企的增長已超出樓按,早前甚至有部份傳媒傳出有港人北上做高利貸「大耳窿」,甚至繪聲繪影介紹相關的運作方式,有意無意引導讀者按圖索驥,姑勿論是真是假,已側面反映所謂國內客財大如海,亦有其盡時,否則又需否到香港「撲水」呢?
查實中央收緊銀根,不斷加息及加存款準備金率,已表明國家政策不鼓勵投機,強要逆之而行,並不是順應大勢及國家利益之事,正如幾年前國內發展商在調控之下唱出「硬頂風」的加價舉動,並非智者所為。請勿小看政策市的威力。
套用在香港其實亦如是:政府、金管局、銀行、發展商,已聯手發出樓市煞車的暗示,再搬出多時的利好因素如供應量少、低利率、通脹高企,已經是忽略有形之手對客觀因素的影響,況且之前形勢一片大好,樓市又沒有那貴的時候不入市,為甚麼現在才去作出考慮?
筆者更擔心的是香港某些產業如零售業、旅遊業、酒店業等,已經對國內客源有所依賴。如國內經濟真的因為人為調控而跟隨歐美的步伐調整,或只需他們的信心或興趣有所動搖,這些行業的榮景都可能會打折扣,例如店舖租金能否繼續上升呢?是不無疑問的,還是那一句:為甚麼現在還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