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日常 - 兩岸三地交流 » 郎遥远:辛亥百年莫成两岸“猪头肉”


2011-2-15 00:28 bus543
郎遥远:辛亥百年莫成两岸“猪头肉”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前两天在兔年新春茶会上宣示,为坚持九二共识,未来“政府机关文书”用语一律称“对岸”或“大陆”,不称中国。这是一个让所有华人倍感温暖的政治新表述。这个表述的关键潜台词,就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马英九摆出的这个政治新posture,一方面受华人世界普遍称道,另一方面为“中华民国”的百岁大寿,一解法理和逻辑的诘难。如果两岸不属同一个中国,如果以绿营顽固人士的台独立场去思维,那孙中山先生岂不是外国人?“辛亥百年”岂不是外国的历史事件?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台湾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庆祝建国百年”系列活动。马英九曾表示,为展现“建国”百年意义、价值与气势,“建国百年”活动要办的像“台湾博览会”。我想,缺失了“九二共识”,“辛亥百年”必然陷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窘困,“建国百年”也就必然缺失了强有力的法理和逻辑支撑,那岂不荒诞加可笑?

毫无疑问,“辛亥革命”之于中国,就像“法国大革命”之于法兰西,就像“十月革命”之于俄罗斯,就像“独立战争”之于美国,都是划时代的伟大事件,既是本国历史的一座丰碑,也是世界历史的一大亮点。“辛亥百年”可以是一个城市举世瞩目的大活动,也可以是一个地区趋之若鹜的博览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盛宴、文化饕餮、思想沙龙和经济大餐,但一定是专属于中国人举办的节日。在此意义上看,台湾“庆祝建国百年”活动,也必是一次对中国历史认祖归宗、正本清源的活动,也必是一次对“去中国化”的拨乱反正。

由于国共内战,国民党不敌共产党,退守台湾,偏安一隅。从此海峡两岸分离分治,骨肉亲人一海相隔,遂成家国之痛、民族之憾。六十多年风雨沧桑,六十多年翘首企盼,何时能破镜重圆。两岸和平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好心愿。

  随着国共两党摒弃前嫌,“中国人不能再打中国人”,化干戈为玉帛,一次次的破冰之旅、和善之旅、合作之旅,彼此坦诚相见,从连战“大哥,你终于回来了”,到大陆推出一个个惠台政策和善举,到两岸外交休兵,到两岸冲破重重杯葛签署CEFA,在其他领域建立更广泛更平等互惠的紧密合作,两岸和平的氛围已触手可及,两岸统一的愿景也不再远不可及。

  但由于马英九出于台湾地区利益、政党利益、自身利益及民主价值观考量,恪守“不独、不统、不武”的三不立场,故而在两岸统一之路上,自缚手脚,不敢跨越雷池半步,突破性成就乏善可陈。

  我曾在《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苦恋》一文论及,如果说,国共对抗时期的两岸统一,是自家兄弟的分了再合;那么,在国际政治奉行价值观博弈、台湾地区实现民主化的今天,两岸和谈则更象是一场苦恋了。在中国大陆民众的眼里,台湾同胞永远是自己骨肉亲人,打过骂过都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可在台湾民众眼里,大陆就好比离异了再婚的夫妻,要破镜重圆,恐怕还需经历一段民族共融、民主共建、民生共赢的漫长弥合过程。
 
 两岸统一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但并非意外着“三不”式的裹足不前。政治家需要智慧,但更需要胆略。两岸统一的过程,不仅仅是地理疆域的分了再合,也将是政治文明的优化融合,也将是两岸中国人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重新选择。在中国大陆文化日益多元化、思想日益个性化的今天,任何政治说教已经不再有往昔神奇之功,普罗大众喜欢尊重事实,推崇真理,往往习惯从身边一切去感知“制度”,去感悟“主义”。孰好孰坏,孰优孰劣,百姓心中有杆秤。两岸统一,既可理解为“大陆在地理疆域统一了台湾”,也可理解为“台湾在政治文明统一了大陆”。网友说,如果允许国民党到大陆发展党员,允许共产党到台湾发展党员,让两岸人民自由选择,让人民用选票决定统一后中国的执政党,那岂不是民族之幸、国家之幸、百姓之幸哉。

  马英九的“三不”立场,从中华民族角度而言,是一种无德;从国家角度而言,是一种无良;从政治博弈角度看,是一种无策;从政治机遇角度看,是一种无为;从政治家胆略看,是一种无能;从政治家责任看,是一种无心;哪怕仅从男人魄力看,也是一种彻底的精神阳痿。拥有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头衔的马英九,发表一通文采飞扬、令人喝彩的新年贺词,不难,也不稀奇,难的是,身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莫忘了自己还是中国国民党主席,一个辛亥革命起家的百年老党,这个党的根在大陆,不在台湾。一百年前,武昌城那划过黑夜的“第一枪”,翻过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旧页,迎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政权。一个世纪后,那声枪响仍然清亮,辛亥光辉依然照耀人心。一百年后,这个百年老党的掌门人,难道沦落到了一个苟且偷安的赵构皇帝,一个以“三不”立场明哲保身的政治阿斗?孙中山先生的遗志,莫非压在枕头底下了?

  令人不解的是,马英九的“政治冷屁股”作风,竟沿袭在两岸辛亥百年的庆祝活动。面对大陆和岛内有识之士共办辛亥百年的良好期盼,马英九当头泼了一盘冷水:“大陆要举办辛亥革命展览,大家各办各的,我们当然不会去”。殊不知,辛亥革命是国民党的最大历史功绩,也是“中华民国”的最大金字招牌,马英九放弃了两岸共办“辛亥百年”, 无异于放弃了一次让大陆主流媒体正面宣传国民党创党光辉历史的良机,放弃了一次向大陆民众宣传民主价值观的良机,放弃了一次占据两岸政治文明制高点的良机。连战大哥回大陆,大陆让人民实事求是看待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功绩,还国民党一个历史真相和应有的国民崇敬。辛亥百年,马英九如有胆略与大陆同贺同庆,共享辛亥革命精神成果,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那将给中国人怎样的心灵洗礼和灵魂激荡呢?此事不为,马英九枉为中国国民党主席也。我为什么一再批评马英九是赵构,因为他总把历史良机当作政权威胁。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台湾“国史馆”为配合辛亥百年,举办了“民国百人•票选百大人物”活动。由于票选名单中因列入了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在台湾引发了轩然大波,最后活动中途被停。从这一新闻,可窥台湾有关当局意识形态充满内战仇恨的阴影,其思想狭隘比大陆还严重。台湾政界在多种历史诠释中不断摆荡游移,搞不清究竟是要采“中华民国史观”、“中华民国是台湾史观”还是“台独史观”。大陆各地正面宣传国民党抗战历史功绩的博物馆,已屡见不鲜,大陆电视台常常在黄金时段播放《亮剑》等一批歌颂国共两党并肩同抗日寇的电视剧,即便蒋介石的荧幕形象也日渐真实而不刻意丑化。缘何台湾“民国百人”票选,见不得毛泽东、邓小平这些历史伟人呢?漠视毛泽东、邓小平的民国历史,那是一部瞎眼的漂白历史。不真实,不面对,不反省失败,不发扬优良传统,辛亥百年的纪念有何意义?

  虽然,辛亥革命在两岸不同的解释,在大陆,辛亥只是一个历史事件,孙中山只是革命的先行者。在台湾,国民政府是南京时代的延续,辛亥的开国,在台湾的观点看,并没有终结,孙中山的理想,还有待实现。辛亥革命在台湾本身的历史上,又是一个不同的意义。但是,不管何种解释,对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都是一致推崇的。这是两岸共同的政治遗产,也是两岸求同存异中难得的一个“大同”,是两岸政治分歧中的一个最大公约数。辛亥百年,本应是两岸进一步融合的政治桥梁,马英九怎能放弃良机,关门自娱,“各搞各的”?

  纪念辛亥百年,可以仿效英法模式,政府投入巨资,大举兴办各类庆典、会展和旅游营销活动,也可以仿效芬兰模式,侧重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民众资源和文化资源;前者是硬开发为主,后者是软开发为主。当然,充满智慧的两岸中国人,也完全可以有更多精彩创意。但是,辛亥百年有其独特的历史内涵和政治内涵,在借机发展经济的同时,绝不能遮蔽其精神层面的光芒。真正的纪念,不是要满足于做一个仪式,不是要为了去打一张叫“辛亥”的牌,更不是像大陆各城市一样巧立名目抢夺“旅游文化资源”。真切的纪念,是诚恳地缅怀辛亥志士,重温孙中山先生倡导“三民主义”的光辉思想,两岸实现民族共融、民主共建、民生共赢,同心协力,让民族更强大,让民权更落地,让民生更幸福,继续国家未完成的现代化使命。

  孔子尊为中国千年帝师,一直倍受供奉,台湾作家柏杨戏说他“吃了千年冷猪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千年帝制。
 
 辛亥百年,切莫成两岸政治猪头肉。孙中山,这个伟大名字和他所代表的思想与事业,是激励中国人民在走向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统一的共和国进程中,永远飘扬的不落的旗帜。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